受理群众来信来电1.4万件100%办结
青岛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事
■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
青岛巿各级教育部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切实提升广大市民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。记者日前从青岛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获悉,今年以来,青岛市教育部门通过各民声渠道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有关教育问题1.4万余件,100%按时办结。
把民声听准听真,是把事情办实办好的前提和基础。青岛市教育局按照“门全开、单全收”的要求,在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、市长信箱、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、教育综合服务电话等民声渠道的基础上,又开设“分管市长直通车”和“局长直通车”信箱,截至目前已受理群众来信来电1.4万余件,全部按时办结。坚持“开门听”与“出门听”相结合,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“家长、校长、局长(处长)”的“三长”见面活动,全市3000余所中小学全部参与,共收集意见建议2.8万余条。对收集到的问题,全部上传至青岛教育e平台,实现了问题“发现—分解—办理—反馈”台账管理、闭环管理。
为群众解难题、办实事,关键在于治根本、管长效。为此,青岛市教育局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,注重从根源上梳理原因,从制度建设、简政放权、流程再造等入手破解难题。如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报名入学多次跑腿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手续烦琐及当地媒体曝光的“假证入学”等问题,市教育局破解难题,梳理优化招生报名流程,联合市大数据局建立义务教育招生网上信息平台,把多方数据全部接入平台,适龄儿童监护人可通过“爱山东”APP或“青e办”APP认证身份后进行信息采集、网上报名,首次实现招生报名“一网通办”“零跑腿”,惠及家庭21.7万个。
兜底线、促均衡、保公平是教育领域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的努力方向。为此,青岛市教育局聚焦群众关切,打出新的民生实事组合拳,带给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。如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运行困难、学生餐保障水平较低的问题,将农村小规模中小学校食堂补助纳入今年市办实事项目,市区两级财政投入1577万元,让3.4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吃上更高标准的学生营养餐;针对近年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易发多发、学校安全办学压力大等问题,市财政统一出资1400万元,为全市3500余所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174万名学生购买校方责任保险,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。
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,市教育局局长、党组书记刘鹏照告诉记者,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围绕抓实党史学习教育,全市教育部门在这段时间已解决群众提出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,将继续走出去、沉下去,摸清群众所思所盼、所急所难,努力把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解决好,使教育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愿望,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富有实效。(记者孙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