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怎样的特点?

2021-06-16 14:12:18

离校日临,约24万北京高校毕业生即将奔向人生下一站。

这些“95后”青年,将去向哪里?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怎样的特点?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。

“95后”们的就业选择:更多元、赴基层

“站在静静的立交桥头,是走还是留”……一首老歌、一曲旋律,唤起人们对青春选择的记忆。

记者调查发现,今年北京高校就业供需总体好于去年,以“95后”为主的就业群体呈现多元化、个化的特点,从基层一线干起成为主流。

猎聘台数据显示,今年1至5月北京高校毕业生数据呈现“两增两降”的特点:企业岗位和毕业生求职活跃程度大幅增长,期望薪资和留京意愿小幅下降。“这意味着北京高校毕业生连续三年流动更强,就业选择也更加多元。”猎聘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萱说。

对于北京科技大学大四学生许昊原来说,留在北京是他的目标。他对记者说:“我喜欢北京这样的大城市,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,当时投简历基本都选了在北京的单位。”他已同中航工业北京某子公司签约,到制造业一线工作。

部分高校介绍,高校毕业生报考选调生、公务员的热情有所增加。“因为生活成本的问题,买房、买车都是很大压力,我选择离开。”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何楚鸿说,父母让我自己去选择,参加家乡选调生选拔,既能多给自己一点幸福,也能做一番大事。

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骥佳介绍,和往年相比,今年毕业生到公共部门和基层就业意愿普遍增强,报考公务员人数和各地选调生人数明显增加。另外,毕业生投身国家重点发展科技领域的热情也在增加。

“留京不是唯一选项,到西部发展更具吸引力。”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油气田开发专业硕士研究生张程说,些年国家鼓励人才到西部去发展,学校也一直有“为石油而生、为石油而兴”的传统。

“那里才是我们的舞台。”张程说,在新疆塔里木油田实的11位小伙伴,有5名选择留在当地。在一年多的实期里,大伙作为采油工,奔赴一个个钻井现场,在沙漠里、在戈壁上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。

“过来人”眼中的求职“烦恼”

多位负责高校就业的老师、家长和公共就业服务人员介绍,现在的毕业生们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但也面临生活压力高企、竞争压力增大、岗位门槛升高等困难。作为“过来人”,他们说出了几个求职“烦恼”。

“烦恼”一:信息获取较片面。

多位负责高校就业指导的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许多高校加强在校生职业生涯和就业观念培养,但仍有不少学生存在岗位认识短板,少量学生对社会认识不足。

某招聘台负责人介绍,自己在担任校内职业规划大赛评委时发现,有的学生把行政管理岗位误当成企业管理决策,有的误把人力部门当成勤务部门……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负责人介绍,毕业生对职位的认识多来自学长学姐,存在滞后和片面,容易对应聘的岗位产生误判。

“烦恼”二:慢就业才能就业好?

北京市丰台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职业指导师张笑男说,在对毕业生调研时发现,部分毕业生认为“钱多活少离家”才是好工作,进而选择慢就业,这其实是一个误区。

部分毕业生家长对孩子“家里蹲”式求职表示担忧。来自北京的钱女士介绍,孩子毕业两年,此前由于疫情一直在线上求职,亲戚朋友都在介绍工作,去面试还得爸妈陪着,“丁点儿风险就要辞职不干”。

找到想要扎根的土地

记者走访发现,绝大多数北京高校积极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接,做好离校前后的服务衔接工作,多举措帮助毕业生就业。

张笑男介绍,北京市丰台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走进首经贸、北工大调研,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辅导。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启动就业保障“春风行动2.0”,举办“大国重器”等分板块招聘会,京津冀、陕西等分地域组团招聘会。

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晓杰表示,学校在毕业季开展20场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座谈会,带学生走访企业,提升求职技能。截至6月4日,该校2021届毕业生共6224人,整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78.31%。

北京市人社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副处长巫嫕认为,年轻人找工作时难免迷茫,但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,无论在哪里,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,只要踏踏实实、勤勤恳恳,就能释放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说,就业态度反映出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对于高校来说,就业不是阶段而是全程、全链条的评价,高校要跳出就业看就业,从招生、育人等环节系统化、一体化地统筹。

“在高考招生时,我们就要告诉学生石油大学的专业属和工作导向,到西部去、到基层去、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。”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党委书记陈峰说。

(参与采写:陈艳欣 李爱生)

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
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1年06月16日第3版版名:新闻·要闻

作者:新华社记者 陈旭 毛伟 赵旭

标签: 高校毕业生 就业 特点 更多元 赴基层

关闭
最新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