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个角度解读孩子容易分心、专注力不足

2021-07-05 08:36:11

20多年训练儿童专注力的经历,让我目睹专注力不足孩子的种种困境,也见证了他们成长、变化的过程。我深深感到:容易分心的孩子不是问题儿童,更不是熊孩子,他们身上暗藏天赋,有短板但也有优势。

让我们换个角度解读孩子——容易分心,是因为对世界充满好奇;多动又冲动,是因为充满活力、精力旺盛;行为鲁莽,是因为有激情;无法长时间停留在一个想法上,是因为想象力丰富;做事想一出是一出,是自动自发工作的萌芽;反复无常,让人捉摸不定,表明他们更善于打破思维定势;情绪不稳定,是对新事物有敏锐感觉后的自然反应。

全球儿童专注力研究权威专家爱德华·哈洛维尔教授认为,不专注的人的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才能,是优缺点兼具的混合物,具有积极的意义。具有这种思维特点的人往往表现出众,往往会成为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。就像一台动力澎湃的好车,但是刹车系统出了点小故障。

家长常常一脸焦虑地历数孩子的不当行为——分心走神学不进;低级错误扣分多;作业拖拉速度慢;丢三落四无担当;多动话多坐不住;不守规则难沟通;冲动鲁莽常惹祸;守时守约无概念;沉迷网络难自拔……所有这些,都可能是专注力不足惹的祸。

专注力缺失往往有以下这些典型表现:不能自始至终完成一件事、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或看、容易走神、在完成需要持续注意的任务时有困难;思考落后于行动、容易转移注意力、经常控制不住自己、在游戏中不能等待;不能安静地坐着、喜欢不停走动或爬上爬下、话多且不分场合、除了睡觉外其它时间一刻不得安宁;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、对用多长时间完成一件事缺乏意识、从来没有时间的紧迫感。

这些烦恼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。家长特别关心的学业成绩问题就与专注力有直接关联。

课堂上,不同的专注状态决定了学生接收不同数量与质量的信息,从而又决定了考试成绩的不同,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许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上补班、找名师,却不关心孩子上课的效率。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大误区。如果孩子一节课本来只能听10分钟,通过培养专注力能听20分钟了,他的学效率不就翻倍了吗?

的最佳境界是高效学,高效学的特征“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去学,而是抓紧学时的每一分钟”,而实现高效学的基础条件是专注力。所以专注力是一种关键能力、底层能力。

说它是一种关键能力,是因为没有专注力的参与,人们无法接受任何外部信息。正如俄罗斯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:注意就是那扇门,一切进入心灵世界的东西都必须通过这扇门;说它是一种底层能力,是因为没有它的参与,观察、记忆、思维、想象等活动都无法开展起来。

以孩子上课为例,他没有听懂,问题出在哪里?大部分人的推论可能都是孩子理解力有问题。其实,“没听懂”包含了两个问题:一是听了没有,二是懂了没有。听在前,懂在后,“听”指的是专注程度,“懂”指的是理解能力。所以没有专注就没有理解,就没有记忆,学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。

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专注与态度有关,用了各种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,但好像都没什么作用。其实,专注是一种态度,更是一种能力。容易分心的孩子并非“不想”聚精会神地听课、学,而是“不能”聚精会神地听课、学

专注力不足与多种生理、心理因素有关,大脑机能起决定作用。脑科学研究已经确认,专注力不足与神经系统的机能有关,正如北师大校长董奇所说,“未来教育的方向是基于脑、适于脑、促进脑”。专注力的形成与发展也受到多种心理因素、社会环境、教养方式的影响,其中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因为父母的爱心任何人无法比拟,融入生活中的训练是最好的训练。

三岁半左右,是儿童专注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;小学阶段,是儿童专注力培养与训练的关键期。对专注力缺失的干预时间越早,越容易出效果,耗费的资源也越少。培养专注力是提升学成绩的最佳路径和最短路径,希望家长能改变教育观念,掌握教育技能,用爱心与耐心全力开发孩子的潜能,把孩子身上的优点最大化,缺点最小化,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开出绚烂的花朵,结出丰硕的果实。

(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特聘专家,国家高级心理督导师)

(作者:芮彩琴)

标签: 换角度 解读 孩子 分心 专注力

关闭
最新热文